创维 “酷卡” 品牌重生与本土化突围

背景:创维早期未在印尼注册 “创维” 商标,被当地商人以 300 万美元高价勒索。企业果断放弃原品牌,启用新商标 “酷卡”(Coocaa),并通过低价策略和本土化生产重建市场。


挑战与突破

  1. 品牌重塑:推出 32 寸零利润小彩电,保修期延长至 3 年,首月销量激增 150%;
  2. 供应链本地化:收购东芝印尼工厂,实现零部件本地供应,降低汇率波动风险;
  3. 技术差异化:针对印尼市场需求,开发适合超市渠道的轻便型产品,避开日系品牌垄断的高端市场。
    结果:创维印尼工厂年产 200 万台电视,2023 年市占率提升至日系品牌的 1/3,计划 5 年内进入印尼前三。
案例共性与启示
  1. 法律程序复杂性
    • 印尼商标法 “注册在先” 原则与中国 “使用在先” 认知冲突显著;
    • 异议、无效宣告等程序需结合国际条约(如《巴黎公约》)与本地司法实践。
  2. 本地化运营的重要性
    • 创维通过供应链本地化与渠道创新实现品牌重生;
    • 比亚迪通过技术参数对比与市场定位区分降低侵权指控影响。
  3. 证据链构建
    • 莱雅诗通过全球商标布局与使用证据,强化驰名商标主张;
    • 创维保留销售数据、广告合同等,为后续维权提供支撑。

企业建议

  • 提前布局:在产品进入印尼前完成商标注册,覆盖核心类目及关联领域;
  • 动态监测:委托专业机构监控全球商标数据库,及时发现抢注苗头;
  • 争议解决组合拳:结合异议、诉讼、媒体公关等多维度策略,降低维权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