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刚得到一些消息(已经得到官方直客的验证,消息为真)TikTok Shop马上就会推行全量的GMV Max,停止手动广告的更新和使用,后续想要手动投放可能需要申请加白,投手岗位(面临危机)。
据卖家反映,当前电商平台(如Shopee、TikTok Shop)的流量分配逻辑正发生显著变化。
一方面,付费广告的占比持续攀升,GMV(商品交易总额)将成为平台倾斜资源的核心指标。
例如,有卖家提到“GMV Max的覆盖占比将超90%”,这或许意味着平台很可能更倾向于将流量分配给高GMV产品,产品越好卖,广告算法就会加大投放力度,或者花更高的价格抢占流量,产品权重自然增加,而低价竞标产品的权重则会逐渐下降。(文末扫码进群)
另一方面,广告投放的效果愈发依赖运营能力——即便是采用GMV Max策略,若缺乏关键词优化等精细化运营,效果可能与传统广告相差无几。
对于品牌方而言,传统货架电商模式高度依赖广告投放维持流量转化,而内容电商则主要依靠达人矩阵式带货实现销售爆发。但后者因佣金分成、流量成本等因素,可能导致实际利润空间受到挤压。
那么,针对卖家反映的这一情况是否属实呢,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调研,在某社交平台上也看到了相关的帖子在议论。
GMV Max将会全面替代ROI 1(手动投放),那么将深刻重构电商平台的流量分配逻辑与运营范式:
平台算法进一步强化 GMV 作为核心指标的权重,流量分配权向系统托管式投放集中,传统手动广告(如 VSA/PSA)预计年中逐步下线,LSA 虽保留但策略权重下降。
这一变革对商家产生多维影响:
第一,流量层面,中小商家需通过系统托管快速提升 GMV,否则可能被挤出核心流量池;
第二,运营层面,广告优化重心从出价策略转向内容生产,素材创意成为核心竞争力,定向人群需通过内容标签实现,数据归因能力(尤其多平台联动)成为必备技能;
第三,人才结构方面,执行型投手岗位需向“策略型内容运营”转型,要求同时掌握素材创意、数据分析、跨平台运营能力;
第四,商家自主性方面,原有的关键词定向、时段调整等精细化工具失效,运营策略需适应“数据驱动 + 内容迭代”新范式,中小商家需警惕过度依赖系统托管导致的成本失控。
行业趋势呈现流量集中化加剧、内容电商与货架电商界限模糊、「内容 – 数据 – 转化」闭环体系构建必要性上升等特征,投手职能将向“内容策略分析师”与“用户增长专家”复合角色演变。